交汇点讯 社区是社会体系中小的“细胞”,却也是浓缩着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前沿窗口,只有社区暖了、亮了,才能有整个社会的“万家灯火”。近日,交汇点记者获悉,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正在为接受国家民政部的中期验收做着准备工作,江苏入选的各个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筹备工作。“实验”一年多以来,江苏各个区的社区治理工作有何创新举措?成效如何?是否符合李强书记所说的“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
【背景】
江苏5个区入选国家第三批“实验区”
民政部至今已有三批共83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目前第一批、第二批已完成验收,第三批中期阶段性验收也即将启动。据悉,第三批全国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验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为期三年,眼下实验期过半,入选的各个区也在迎接尤为重要的民政部中期考核验收工作。
第三批40个全国实验区中,江苏占5个,其中包括: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关于江苏的城市发展,省委书记李强曾公开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群众诉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
社区治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它关系着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关系着人居环境、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营造更绿色、更和谐、更人文的城市,需要从一个个城市“小细胞”——社区努力。 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意义不仅在于树立典型,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见贤思齐,让更多的社区从中找到灵感,启迪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实验区”里的社区 有何妙招?】
解决“停车难”的社区通病,这个1980年代老小区“有巧劲”
近两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线路新村社区书记黄静正在为社区成立“停车管理委员会”的事奔走忙碌,黄静告诉记者,线路新村社区是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前身是工厂的职工宿舍,如今发展为社区,共有1020户,3200位居民,虽然人口不算多,但作为老小区,这里停车难的问题还是非常凸显。“尤其近几年,社区内抢车位、装地锁的很多,不仅影响邻里和谐,还非常不利于小区管理。”为了解决停车难题,黄静向交汇点记者介绍,目前已通过“社区协商”的办法,召集居民骨干、辖区幼儿园、产业园等方面,成立“停车管理委员会”,统一对小区车辆进入、停车进行管理。
鼓楼区小市街道的“云协商”让基层民主协商随时可以进行
委员会成员不仅负责停车管理事务,还形成合力,多方努力,拟定了“错时停车”的小区公约,并协调城管等部门,争取沿街停车位的一些时段。黄静介绍,自鼓楼成为第三批国家实验区以来,该社区也开展了社区“协商治理”的特色工作,目前社区已实现每月举办一次“社区联席会”,居民、社工、辖区单位等各方代表都参与讨论,共同协商解决民生难题。
此外,黄静介绍,线路新村社区所属的小市街道也有个综合协商平台——“小市云协商”,如果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街道层面,由街道、区人社局、高校专家、社会组织等各方帮助协商解决。
弥补线下服务不足 “互联网+”社区治理应运而生
在成为全国社区治理标杆的路上,南京栖霞区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相较南京其他区,栖霞区社区构成比较复杂,商品房社区、厂居社区、保障房社区和农村社区并存,如何群众诉求丰富多元的情况下,创新一条可借鉴的社区治理模式?栖霞区马群街道副书记史学经告诉记者,针对群众不同诉求,他们的“法宝”是“掌上社区”。
史学经提到的“掌上社区”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居民在关注后,动动手指就可以对社区动态和身边事了然于心。这一平台管理员明璐介绍说,该平台集政府公开、便民服务、居民互动、社区治理等功能为一体,自推广后,居民关注度很好,也吸引了各方参与,社区居民、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民警、社会组织等都成为“掌上社区”的“常客”。
栖霞区马群街道各个社区,以线上服务弥补线下短板,实时为居民解决问题
作为社区治理的践行者,栖霞区马群街道芝嘉花园社区副书记张伟尤其能感受到“互联网+”社区治理带来的便捷。“自去年12月建立掌上社区以来,我们社区现在有220多人加入了,在政策解读、沟通居民等方面,这一平台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张伟说,以往一个政策解读社工要磨破嘴皮说上许多遍,但还是会有居民不解,如今发个链接给居民,居民再相互转发,或线上交流,就能为社工节省不少时间。张伟告诉记者,通过“掌上社区”这种线上服务互动的形式,弥补了社区传统线下服务模式的不足,并实现即时服务,利于社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鼓楼区新门口社区的“居民轮值”制度 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日渐高涨
【民政积极准备】
迎接中期验收 5个准“实验区” 各显所长
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需求应由居民表达、社区问题应由居民讨论、社区事务应由居民参与。但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向较为严重,影响了其引导和组织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开展“协商治理”,增强社区活力,是不少社区的课题。
鼓楼区民政局社建科科长樊宗泽在采访中介绍,在鼓楼区成为全国“实验区”以来,“基层协商”的制度就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内铺展开,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120个社区都结合自身特色、居民构成、属地特点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协商形式,例如邀约式协商、议事园、协商智库、有一说一协商工作室等等。
作为全国实验区,目前鼓楼区正在草拟2017年的全区社区治理要点,对“实验”一年半以来的经验做提炼,对协商模式再深化,并希望提炼出更多的社区协商品牌,樊宗泽告诉记者,接下来的推进工作将针对社区民主协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要形成长效协商,不仅在出现问题矛盾时协商,更要调动居民自主协商意识,例如启发居民主动建立社区公约等,提高居民自治能力。”樊宗泽说,促进社区居民的自主协商,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让他们的诉求得到满足,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目前,南京栖霞区正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推动社区多元善举”为实验主题,构建起三化融合(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三社联动、多元善举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据悉,目前栖霞已将“掌上社区”工作纳入街道对社区的年度目标考核中,纳入网格管理工作中。下一步,栖霞还将帮助街道和社区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栖霞特点的协会、商会,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普惠全区百姓。
此外,南京建邺区、徐州云龙区、苏州姑苏区,也分别在健全社区协商体制机制、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构建社区服务“项目化”运行的社区治理格局等方面做着努力,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民政部实验期中期验收。
【专家观点】
在线协商治理,让社区治理实现“精细化”
采访中交汇点记者发现,江苏入选国家社区治理和创新服务的“实验区”,无独有偶地将治理的要点投向了“民主协商”,无论是采取线上还是线下的方式,都是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居民反映民情的渠道,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
正在为鼓楼区以及栖霞区实验区做指导的南大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采访中向交汇点记者介绍,“社区协商”在居民中推进的大的好处就是,让居民有绿色通道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商讨中来,例如小区违建、停车难、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有长效机制,确保居民有渠道表达、有机会表达,社区也就形成了居民委员会、社区驻地单位、社区物业等多元共治的践行地。
闵学勤告诉交汇点记者,第三批国家级“实验区”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以“在线”为主导的基层治理模式,这对基层治理的创新改革来说,是个促进、是挑战。作为社会学学者,闵学勤说,自己很开心地看到基层政府愿意通过“在线治理”的模式,实时面向居民,积极聆听民意,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省委书记李强曾在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发表观点“城市发展要精明增长”,体现在社区治理上,在闵学勤认为,推行“社区发展的精准治理”与“城市发展的精明增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线协商治理为什么是精准治理?闵学勤认为,关键在于它能第一时间、第一手地帮助社区获取社情民意,听到居民的诉求,改变了过去自上向下的社区治理模式。类似云协商、掌上社区这样的社区在线治理模式,能让社区治理更精准、更有效,因此,闵学勤认为,城市发展的精明增长,体现在社区,就是要求基层治理精细化。